書畫市場生意興隆的背后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2-12-03]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書畫已不再是一種純藝術品,送禮、求人辦事,書畫成了最好的敲門磚。它既是高品位的象征,同時又具有潛在的升值潛力。但書畫大家的作品又非任何人都能買得起,這就使書畫造假大行其風。其實,書畫作偽早有歷史,從文獻記載看,在南北朝就已出現。古代生意經云:“糧油生意一分利,布匹百貨十分利,棺材嫁奩百分利,珠寶字畫萬分利?!闭蛑乩T惑,歷代不乏投機取巧者。現在的中國書畫造假,覆蓋書畫家名頭之廣、涉及領域之寬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現在的書畫市場顯得有些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造假的幾種方式
仿本法:意即作偽者長期研習某一名家作品,這也是現在用的最多的一種造假手段。從西安的書院門書畫一條街上,記者了解到,本地書畫造假者主要以仿冒“長安畫派”名家為主。他們的知名度較高,作品在市場上非常好銷。有的是名家書畫大師的學生甚至親屬造假,他們熟悉書畫者本人的作品風格,造假得心應手,就算行家也很難分辨真假,此類贗品一般標價很高,接近原作。有的則是藝術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的臨摹之作,他們藝術功底較深,造假作品有一定欺騙性。這類贗品要價不太高,一般百八十元就可以“搞定”。一些經營戶明確告訴記者作品是假的,有的則說法十分“高明”:“我們這里的作品是‘高仿’,雖然不是真跡,但可以假亂真,送禮最為合適?!?
高科技作假法:記者還了解到,如今書畫造假已無所不用其極。名人印章用激光照相制版,名人書法可從出版的書法集中采用電腦放大,比描紅還精確,完全能以假亂真?!币晃徊辉竿嘎缎彰臉I(yè)內人士披露說,由于高科技手段介入,使造假畫出現地下工廠,仿制畫多用幻燈來拷貝,有人專門畫畫中人物,有人負責題字,背景也由專人畫,分工極為細致,甚至還請專人偽造“蟲蛀”、作舊痕跡。然后成批生產,一張仿造著名畫家的畫出價50元,這樣即便賣到三四百元,他們還是有利可圖。
揭層法:此種方法是過去用的較多的一種“技術”手段。由于以前作畫用的基本上是一種多層宣紙,造假者利用宣紙對水墨的滲透特性,將作品進行剝離,再給原畫后加上一層配紙,這樣一張畫就變成了兩張甚至更多,一般人根本發(fā)現不了。當然,這種方法難度較大,“技術含量”高,只有少數“高手”才能掌握。
現行打假的難度
有的高仿贗品還煞有介事地帶有作者照片或專門機構的鑒定書。這無非是想以此“證明”假字畫確實是真跡。但“證明”越多,有時卻越表明作品是假的。工商、文化等部門的人士也承認,書畫市場造假是客觀事實,但書畫作品都是手工創(chuàng)作,防偽有一定難度,執(zhí)法人員因個人鑒別能力有限,打假也很困難。更令人不解的是,國內的一些拍賣公司公然違背行規(guī)和職業(yè)道德,為贗品大開綠燈,為贗品出具“身份證”,大開出貨渠道。據統計,書畫作品拍賣中,真品數量難以過半。 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每一分鐘都十分寶貴,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為打假打官司。這也是造成贗品泛濫的原因之一。對于畫家來說,假畫帶來的是憤慨和無奈。中青年畫家陳忠志一直以來致力于民間的書畫打假。他曾在西安多家、多場書畫拍賣會上打假,指出贗品,追究贗品來源。然而,贗品屢打不盡,也使他無計可施。
美術市場打假確實有著現實的難度,假畫鑒定比較復雜,不能套用一般商品的打假辦法加以解決。專家忠告愛好書畫收藏的市民,在購畫或參加書畫拍賣會時,一定要請教懂書畫鑒定的專家,平時要多注意書畫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其實當代著名畫家的作品比較容易識別,因為看到他們的真跡并不難,書畫愛好者只要用心識別,細心比較,并請行家進行鑒定,贗品肯定無藏身之地。特別提醒書畫愛好者,便宜沒好貨,買畫千萬別貪便宜,別去地攤、朋友家里購買,應該去國畫院、美術館、權威畫廊等正規(guī)地方購買。
打假有待法律“撐腰”
對于制賣假畫,政府也缺乏相應的管理手段。管理人員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出臺一些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來制約假畫泛濫,規(guī)范藝術市場。專家指出,制賣假畫只能獲得一時的暴利,不利于書畫市場長期發(fā)展,應該通過法律來懲治制假者,同時還應該通過一些書畫普及工作來提高人們的鑒別能力和審美眼光。記者認為,建設陜西文化大省,繁榮美術市場,需要創(chuàng)作者、經營者、消費者一起努力培育,共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撐起一片潔凈美麗的藝術天空。(記者 李向紅 楊小玲 實習生 可延濤 陜西日報 )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