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河北曲陽千年大墓:墓葬奢華 謎團待解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6-05]
記者4日隨文物工作者走進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田莊古墓發(fā)掘工地,探秘這座規(guī)模宏大、形制獨特、墓葬奢華的古墓發(fā)掘背后的故事。
被盜20余次?
田莊古墓坐落在曲陽縣羊平鎮(zhèn)田莊村東400米的農田中,北距該縣恒州鎮(zhèn)15公里,那里正是“中國雕刻之鄉(xiāng)”曲陽縣漢白玉的產區(qū)。據了解,該墓南北長66米,封土直徑34米,由內外兩圈組成,形制獨特。地下結構由墓道、前庭、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組成中軸,側室及耳室分列東西。目前發(fā)現墓室總數已達12個,考古人員已完成對前庭東耳室及前室的發(fā)掘。
記者繞墓一圈后發(fā)現,封土雖制作規(guī)矩,但難掩其表面的“千瘡百孔”:10余個盜洞隨處可見。當地村民說,“被盜20多次了!”
“20多次這個說法無法考證?!碧锴f古墓發(fā)掘領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漢唐研究室主任張春長解釋說,1966年田莊村民對該墓進行挖掘,將前室基本挖掘至底,后被縣文物部門制止,但未能及時回填。村民不斷拆磚,對墓葬破壞極大。上世紀70年代末,墓葬才得以回填。因墓葬處于曠野中,保護難度極大,近年來屢遭盜掘。2011年5月13日起,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曲陽縣文物保護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開始對墓葬進行發(fā)掘。
墓葬奢華 形制僭越
記者在現場看到,已挖掘完畢的前庭東耳室結構保存完整,平面呈圓形,穹隆式券頂。墓頂繪有星象圖,墓室壁有仿木結構的磚雕,在柱枋間有花卉紋彩繪。前室呈八邊形,內切圓直徑達7.8米,東、西兩側有券門通向四個側室。正在挖掘的后室磚雕鋪作精良,已暴露多塊體量較大的漢白玉石材。
“這些漢白玉石材推測應和墓主的棺槨相關。”張春長說,目前已出土一些瓷器、漢白玉構件和少量的銅鎏金飾品,尤其是漢白玉構件體量非常巨大,鎏金繪彩,均彰顯曲陽雕刻工藝傳統(tǒng)。耳室里有壁畫、雕梁畫棟,大朵的纏枝牡丹,非常華美鮮麗,雖年代久遠,但依然可以辨別出五六種顏色,按照宋代文獻記載,應屬上等彩畫,彰顯當時畫工技術之高超。這些不僅凸顯了墓葬的奢華,也是研究晚唐至宋初歷史、葬俗以及雕塑、繪畫、儀服等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利用價值。
張春長透露,據推測,該墓時代約在中晚唐至五代宋初,墓主身份與節(jié)度使級別持平或更高。根據形制,它應是一種僭越現象。但中晚唐一直到五代時期,墓葬僭越現象非常普遍。
眾多謎團待解
在墓門的券洞上方,刻有“大今皇統(tǒng)九年三月日重修?!弊謽拥你懳拇u清晰可見。張春長稱,這反映出該墓門部分在金代(公元1149年)有過一次修繕,至于重修的動機是什么,“?!弊钟执硎裁?,目前還是一個謎。
張春長還稱,在很多墓葬中,都把墓志放在甬道這個地方,這也是解開墓主人身份的關鍵。相信隨著考古工作者的努力,還有很多重要發(fā)現值得期待。
張春長認為,該古墓的發(fā)掘或將創(chuàng)造一個整合雕刻、瓷窯、藩鎮(zhèn)歷史等多種文化元素的一個最佳平臺,對當地的文化事業(yè)和經濟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 呂子豪 高欣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