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畫廊的海外移民潮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12-14]
今年日本大地震之后加上日幣升值,當地藝術品市場就一直呈現(xiàn)交易緩慢的狀態(tài);日本當代藝術于今年秋拍的平淡表現(xiàn)也顯示出日本當代藝術將面臨一個新考驗。而在今年七月,記者親赴“東京藝博會”之時,便感受到日本畫廊受國內各式因素牽制,有意往海外進攻的趨勢。
這一周,兩家位于北京的日本畫廊相繼帶來日本年輕藝術家展覽。首先是早在2008年便于北京創(chuàng)立空間的Y++/Triwizart,其推出的“日本新興藝術家藝術展”由日本“堀科學技術藝術振興財團”(The Hori Sciences & Arts Foundation)每兩年一次舉辦的藝術家招募活動“D-art雙年展”所選出來的藝術家展覽。該財團除了贊助科學家的研究,近年來積極參與日本藝術,2008年還在名古屋開辦“堀美術館”。今年第二次的雙年展請來小山登美夫作為評審長,最后選出6位年輕藝術家,并被派至北京于Y++舉行畫展。
早在1990年,Y++負責人和田友美惠便于東京開設第一家畫廊,其代理藝術家名單內有石田徹也、原高史、海老原靖及小林浩等眾多優(yōu)秀藝術家。和田表示,日本自地震后,藝術市場便一直沒有恢復的跡象,早在開設北京分支之前她就一直在觀察中國藝術市場,“幾年前日本還是亞洲的中心,但是現(xiàn)在重心很明顯的轉往中國。鑒于目前日本的本地狀況,日本畫廊只能選擇往海外走?!?br/>
往海外走的不只有Y++,隔兩天開幕的三潴畫廊于2008年便在北京發(fā)展,除了東京及北京的空間,三潴也將往新加坡發(fā)展。三潴畫廊的代理藝術家多屬于國際級別,例如會田誠、鴻池朋子、山口晃及天明尚屋等;除了日本藝術家,三潴也積極舉辦中國年輕藝術家展覽,陸續(xù)安排日本藝術家至北京駐村創(chuàng)作與中國藝術圈交流,比如會田誠本人就在2008年夏天來到北京駐村,隨后于三潴舉行展覽“我在北京畫大畫”。三潴本次展覽“七問”的藝術家與Y++“日本新興藝術家藝術展 ”相比,屬于已擁有一定知名度的級別:日野之彥、金子富之、青木京太郎、谷口奈津子、宮崎勇次郎、大島梢、指江昌克、山本童基(山本童基本人目前正于北京駐村創(chuàng)作)。
在日本畫廊于中國發(fā)展普遍欠缺藝術資源之下,三潴的發(fā)展明顯比其它日本畫廊順利。另一家老牌畫廊——東京畫廊之前傳出北京分支將關閉,隨后田畑幸人親自出馬辟謠,但他也告訴記者,他即將前往印度及土耳其尋找新藝術家資源。
日本重量級畫廊Taka Ishii也透露,基于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他原本也有意在新加坡開設新點,不過由于Taka Ishii在東京、京都及美國已有空間,對于開拓新加坡市場有點分身乏術而緩下此事。另外還有小暮畫廊目前正積極地在香港尋覓新空間地點。Shugo Arts也傳出有意在臺北另開設新空間,不過截至目前僅設有辦公室。
除了畫廊,另一種藝術交易平臺也產生變化。一個新的藝博會——New City Art Fair由11家日本畫廊組織而成,將于明年3月于紐約開幕,時間正值軍火庫藝博會舉行期間,地點也選在軍火庫附近,期待以日本當代藝術吸引國際藏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