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先祖秦公六號墓被盜 盜洞深19米珍貴文物幸存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9-01]
西安8月31日電 (記者 冽瑋)記者31日從陜西文物部門獲悉,位于陜西省鳳翔縣的秦公六號大墓,是秦始皇某個先祖的陵墓,在今年6月初遭到盜擾。盜墓分子用炸藥炸出一個深達19米的盜洞,但墓室內的珍貴文物幸免于難。
秦朝統(tǒng)一六國前,建都在雍城,即現在鳳翔縣縣城及新區(qū)附近,遺址面積51平方公里多。1976年,當地村民取土時發(fā)現特殊的夯土層,隨后文物部門大范圍勘探發(fā)現了先秦的秦公陵園。經調查至1986年時確認,秦公陵園整體上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3公里,294年間的雍城執(zhí)政19位秦國國君皆葬于此,有12座分陵園,墓葬49座。
據了解,2011年6月初,鳳翔縣文物看護人員在巡查秦公陵園時,發(fā)現了一座大墓上有新鮮盜洞。經文物、公安等部門現場勘查發(fā)現,出現盜洞的大墓是秦公六號大墓的主墓室,由于盜洞深達19米,盜洞已炸到了作為棺槨的“黃腸題湊”。作為中國古代墓葬的一種葬式,“黃腸題湊”是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非常結實堅固,最終沒有炸透,使墓室內的珍貴文物幸免于難。被盜擾墓主是哪個秦公,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
目前,公安部已將其列為督辦大案,陜西警方正在追查盜洞的始作俑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