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馬未都:奧運收藏要關注“社會價值”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8-08-23]
奧運收藏正在成為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日前在他的博客中跟大家分享了奧運收藏的心得,“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收藏品,在今天信息公開、機會均等的條件下找到并不容易。在收藏中我們不應該忽視檔案工作,也不能忽視可以佐證的其他證據;比如中國男籃最后一戰(zhàn)的籃球,要有全體隊員包括教練的簽名,還要注意當天的門票等細節(jié),在不存爭議的前提下收藏。對于百姓,找不到籃球,找到籃球票也行,佐以當天的報紙就是一份很有意義的收藏?!?br/>
馬未都表示,奧運會作為一個現代賽事,不像收藏古董那樣看年代、看出處,過去是“物以稀為貴”,而現在要“物以知為貴”,收藏奧運紀念品要知道它的來歷。如果僅僅是要作為紀念,那選擇的面很廣,如果想要收藏或投資,首先就要看奧運紀念品是否“根正苗紅”,要由奧組委官方出品。其次,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一些運動員的個人用品,也是很值得收藏的。比如說羽毛球選手林丹獲勝時,一激動把鞋和球拍都扔到看臺上去了,這兩天有幾百人站出來說,自己撿到了林丹的鞋。馬未都說像這樣的紀念品就得刻上一定的印記,比如說林丹的親筆簽名,那才能構成收藏的要素。姚明睡過的床單,易建聯用過的浴巾,不算收藏品,頂多是粉絲的一個狂熱的舉動,在收藏文化中并不重要,應該是某些具有“社會價值”的物品才能構成收藏的要素,比如如果有心人把當天國家級和各地刊登了劉翔退賽的報紙全部收集起來,多年后肯定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