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5月3日電 (張曉亮)今年“五一”假期,甘肅省敦煌市陽關博物館展出我國復原的首個“唐朝明光鎧”,盡顯中國古代工匠獨特設計和傳統(tǒng)甲胄文化的魅力。
“明光鎧”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鎧甲,相傳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由于我國古代禁止私藏甲胄,所以現在國內存世的完整鎧甲極少,前人也并沒有留下詳細的文字記載。
據介紹,此次由“唐宋甲胄復原先行者”溫陳華帶領的制作團隊,以1200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敦煌人張議潮的鎧甲為“明光鎧”復原的原型,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多次到繪有《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圖》的敦煌莫高窟156窟考察、考證。
后結合唐代河西地區(qū)唐、吐蕃、回鶻等眾多工匠的甲片鍛打工藝,最終用現代機械錘紋工藝打造出了由1300多枚甲片組成、總重量近25公斤的“明光鎧”。
在展出“明光鎧”的同時,現場還播放“明光鎧”復原紀錄片,通過數字技術,重現張議潮這位民族英雄形象。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