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鴻《四吉圖》 1942年作 立軸
6月5日晚,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本場共99件精品上拍,其中,徐悲鴻《四吉圖》以980萬元起拍,2500萬元落槌,最終2875萬元成交。(拍前估價:RMB 12,000,000-18,000,000)
此幅作于1942年,當時徐悲鴻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徐悲鴻來到重慶,在中央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八年(1928—1946)。這段時期他居住在江北盤溪,每天擺渡去中央大學上課,晚上常常點著煤油燈畫畫,是徐悲鴻的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期,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均誕生于此時。在徐悲鴻的動物畫中,雞是一項重要的題材,尤其是雄雞,象征著在逆境中不屈不饒的抗爭,這種英雄式的形象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此幅為《四吉圖》,這在徐悲鴻的同類題材畫作中并不多見。畫面采取了徐悲鴻所常用的格式,不同的是,盤石下面的草叢里,增添了三只正在覓食的母雞,而英姿颯爽的雄雞像守衛(wèi)者,守護著家庭的安全。
同時,徐悲鴻于1942年10月主持籌建中國美術學院,其為民國政府教育部主管的國家級學院,其資金源于教育部中英文教基金會的“庚子賠款”,而朱家驊時該基金會董事會委員長,他提議從 “庚子賠款”拿出經費定期支持中國美術學院,使得徐悲鴻能夠順利創(chuàng)辦起“中國美術學院”,因此徐悲鴻在《四吉圖》的題識中才有“壬午中秋始成立美術學院,騮兄力也”之語。此外,這件作品曾于2013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上以1725萬元成交。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