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成都有一道探查過去的時光長廊,那么金沙遺址肯定就是它的入口,在這里,古蜀文明的源頭和形象,觸手可及。
2001年發(fā)掘時,考古工作者在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其中以12件跪坐石人像與10件立體圓雕石虎最為傳神。現在,游客同樣可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中觀賞到這些3000年前富于獰厲之美的藝術品。石虎大張方口,肌肉遒勁,眼睛、耳部和嘴部都涂有鮮明的朱砂。出土時,石虎張開的大嘴正對著跪坐石人像的胸部,旁邊還擺放著一件石蛇和一些石璧。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的祭祀行為。
石虎
不可多得的石刻圓雕藝術精品
石虎作臥伏狀。石料上有大量的灰白色條狀斑紋,石料的自然斑紋近似虎斑紋。石虎直頸昂首,虎頭和頸較虎身大,從正面看虎口呈方形,四角各雕一個碩大的三角形犬齒,上、下頜各雕四顆門齒。虎口的后壁上沿,存有兩個大小基本相等的管鉆痕。從側面看虎的口呈三角形,上、下頜各雕三顆門齒,虎口的后部兩側又各有一個小鉆孔。虎額的兩側各陰刻五道胡須,其后陰刻“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兩耳間又陰刻有四條平行線紋。前爪前伸,后爪向前彎曲臥于地上。石虎整體看上去,顯得威猛而獰厲,自然而拙樸,在靜態(tài)之中蘊藏著動感。生機勃勃,充滿力量,確實是商周時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圓雕藝術精品。
石蛇
可能是古蜀國巫術活動的重要道具
蛇身盤繞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頭微昂,嘴里涂有朱砂,圓眼向上,黑色眼眶,眼珠也涂有朱砂,黑色瞳孔,眼珠與瞳孔間為白色。扁嘴大張,蛇信上卷,眼后與頸之間朱繪一道弧線,其身中部,一條凸起的脊棱從頭至尾,曲繞的蛇身還組成兩個橢圓,使構圖顯得極其簡練流暢。金沙石蛇出土時有的和石虎、石人、玉璧伴存,有的與玉質禮器、金器等一起埋藏,說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國巫術活動中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