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综合AV在线网播放,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object id="h9fx4"></object>
    1. 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丁乙:中國年輕藝術家風格日趨國際化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1-11
      搜狐藝術:在80年代的一批年輕藝術家中,比如已經(jīng)成名的高瑀,陳飛等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用卡通的形象和漫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世界,您認為這樣的手法選擇是因為什么?那在您藝術創(chuàng)作之外的教學過程中,比如現(xiàn)在的90后一代又有哪些新的變化趨勢?

      丁乙:實際上80年代的這批藝術家實際上是受到了90年代日本文化的影響,比如村上隆這樣的藝術家,還有一些漫畫和動畫的流行和傳播。當然這和目前的電子時代發(fā)展也有關系,和網(wǎng)絡還有游戲方面的接觸非常頻繁,可能會讓他們更傾向于卡通形象的主題表達。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趨勢在變化,今天這個時代好像又過去了。實際上Creative M50這個評選活動,我從第一屆開始就一直是評委,剛開始組成評委會的時候我們就有一些定位,我們不是要追求主流的意識,這些呈現(xiàn)的作品非常綜合,唯一的限定是年輕的在校藝術家,我們還是比較注重個性化的表達。所以歷年選取的作品和當年的畫廊和藝術展的主題都有一些距離,還是想突出呈現(xiàn)一個藝術家連貫的狀態(tài)和風格。

      因為我自己也教書,也在管理自己的美術館,所以這些年來還是比較關注年輕藝術家發(fā)展的動向,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一些現(xiàn)象,特別是一些海歸的年輕藝術家,他們的風格和80年代的主流可能完全沒有關系,而且他們的作品非常國際化,已經(jīng)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身份意識和各種藝術形態(tài)之間的界限意識了,并不是一上來就拋出中國人自己的符號化語言。而且他們的作品在表達形式上也非常多元化,我覺得這和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腳步也有關系,這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

      搜狐藝術:目前美術學校的大學生一般都是在學校里接受美術教育,但是真正走入社會體驗的機會并不多,所以有人認為他們的作品缺乏一種社會性,總是喜歡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轉悠,您是怎樣認為的?

      丁乙:其實這也正是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反應,我覺得這樣的形態(tài)并沒有什么問題,因為當下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以自我生活為主,如果20年之后回望今天,這恰好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狀的反應。比如60年代提倡下農村體驗,這在今天來說,這樣的體驗其實并不是自己真正的世界,而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另外一個世界。所以現(xiàn)在年輕人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反映社會的周邊,我想這就是反映了整個大時代的背景。

      搜狐藝術:在您做評委這些年之后,在后來的時間里,您還有沒有持續(xù)關注過這些獲獎學生的發(fā)展?了解一些他們現(xiàn)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呢?

      丁乙:我還持續(xù)關注著其中一些人的發(fā)展,因為在這個評選活動之外,我還參加一些其他獎項的評選。有時候會碰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說M50 2008年獲得評委會大獎的選手韓鋒,我之前也給他寫過評語,去年我在約翰·莫爾國際大獎上又看見他,當時他又拿到了大獎。所以當時其實還是有種很驕傲的感覺,那就是說這個M50的獎是有意義的,我就像星探一樣,最早發(fā)現(xiàn)了一個藝術家的潛質,然后把他推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在今天獲得評委會大獎的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張如怡,這可能是我在第三個場合看到她的作品。第一個是約翰·莫爾國際大獎上,我看到她的作品呈現(xiàn)出的立體幾何圖形效果覺得非常值得鼓勵,因為在國內很少看到這種理性的思考,這和國內的主流市場比較脫節(jié),但是這種形式在中國當代藝術里非常缺乏,很少有人去做。所以我當時就把我的想法告訴了英國的評委,但是他們覺得在西方的理性思維社會中,這樣的作品很普通。因為評選都非常公正,最后英國的評委還是沒有投票給她,所以當時她僅僅拿到了入圍獎。但是對我來說這樣的作品很驚喜。后來我在"羅中立"獎學金終評中又看到了她的作品,當時我就又向評委會建議說這樣的作品很值得鼓勵。他們同意我的看法,所以她最終拿到了大獎中的一個名額。

      搜狐藝術:在您參與評選的這些國內和國際上的大獎,現(xiàn)在國內的這些年輕藝術家和西方國家中的同輩來說,他們之間創(chuàng)作水平是否存在一些差距?這些差距有多大呢?

      丁乙:我覺得這樣的差距并不是越來越大,而是越來越小,因為現(xiàn)代社會信息的傳播和對藝術的了解加深,這些界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模糊了。不像80年代、90年代當時的差距那么明顯??梢哉f今天的中國年輕藝術家還是碰到了一個好的時代,使得他們的作品能呈現(xiàn)出更多元的面貌,還有一些個人的氣質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來。我們當時那個年代信息來源非常少,你可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就會成為什么樣的藝術家,他們沒有辦法選擇,而今天的條件就大大不同了。

      特別是今天給年輕藝術家提供的機遇也更多了,比如這些給年輕藝術家發(fā)展平臺的獎項越來越多,今天我們和主辦方還在討論如何堅持M50這個獎項的定位。因為同類的獎項現(xiàn)在這么多,如何讓M50的新銳獎具有自身的特點,這些定位和評委會的組成都是相輔相成的,它會影響一個獎項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