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桑古洞圖》亮相西泠秋拍 系吳湖帆破繭之作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12-11]
12月16日至17日,海上名家吳湖帆“新中國題材”巨幅佳作《庚桑古洞圖》將亮相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海巡展現場,屆時,藏家將得以在靜安希爾頓酒店一睹這幅精品。
藝術生涯的轉折點
吳湖帆家學深厚,收藏傲人、書畫精絕,然而他也和幾乎所有步入新社會的藝術家一樣,從身心到創(chuàng)作都經歷著艱難的改造。
1950年,《人民美術》創(chuàng)刊號上曾發(fā)表題為《為表現新中國而努力》的文章,這也引發(fā)了吳湖帆對新時代創(chuàng)作風格的思考:如何運用“元人筆墨”、“宋人丘壑”、“唐人氣韻”來表現新中國題材。歷史考驗畫家,時間給予答案:1956年,吳湖帆63歲之際被提名為中國畫院院長,創(chuàng)作于此時的《庚桑古洞圖》便是他向藝術生涯轉折點的上乘之作。
“庚桑洞”又名張公洞。相傳是一處道家的神仙圣地,古洞氣象奇絕,仙姿神風,引諸多畫中圣手競折腰。而吳湖帆《庚桑古洞圖》可稱其中佼佼者,在這幅尺幅巨大的作品中,古典與現代,寫意與寫實,文人畫與新中國美術得以完美融合。
精微智慧呈于畫作
對矜持而嚴謹的吳湖帆來說,求新不等于膚淺,求變不等于媚俗,在探索中創(chuàng)作的過程猶如抽絲剝繭,卻蘊借著最精微的智慧。畫面中,嶙峋倒垂的鐘乳或用沒骨烘染,或用多種皴筆,庚桑洞口就在芳草古木的掩映下,斑斕明麗使整幅畫面生動多姿,洞內一泓潭水以水墨渲染而出,洞外絕壁蔭蔽于枯藤老樹、長草亂紅間,又用云山之法隱去層巒遠峰。與古洞的巍峨形成對比,畫中人物各個分明,款識“庚桑古洞”寫以篆書,磅礴穩(wěn)健?,F實主義寫實手法展現的古洞氣象,不露聲色間所登臨的宋畫高峰,也是老莊自然觀與畫家藝術觀、生命觀的契合。
相關鏈接: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的西泠印社,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印學社團。秉承印社百年文脈,此次文房清玩·近現代名家篆刻專場中,除了上拍吳昌碩為清太學生、翰林院待詔劉澤源所刻壽山石自用印五方等大量精品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西泠八家”經“創(chuàng)社四老”中王福廠、丁輔之舊藏并載入《丁丑劫余印存》的十二方印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