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科學院博物館“名館精品展”南京開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5-19]
南京5月17日電(盛捷 鐘升)17日,首屆中國科學院博物館“名館精品展”第一批推出的科普展覽——“飛向天空的先驅——古昆蟲特展”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展出的昆蟲化石都是從中國遼寧、內蒙古、山東等地發(fā)掘出的昆蟲化石的精品,時期橫跨了從兩億多年前的二疊紀中期到距今2000萬年左右的中新世。其中,發(fā)現于中國內蒙古和河北等地距今1億多年前的巨型跳蚤化石和迄今為止最晚被發(fā)現的螳修目化石是此次展覽的亮點,前者將蚤目的化石記錄至少提前了4000多萬年,后者也是昆蟲綱最小的一個目。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懷誠介紹說,昆蟲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類動物,它是自然界種類最豐富的類群,從出現至今已有4億年的歷史。它們無處不在,占據了整個地球物種的四分之三。但是對于原始的昆蟲,大眾卻是知之甚少。
中國的昆蟲化石不僅在數量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化石保存品相上也是極品輩出。朱懷誠表示,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化石資源,其中各種昆蟲化石更是不勝枚舉,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擁有大批保存精美的昆蟲化石。此次展出的展品主要為距今1.65億年前的道虎溝生物群昆蟲化石和距今1.25億年前的熱河生物群昆蟲化石。
走進展廳就相似一座巨大的時光機,帶領觀眾們穿越到了遙望的往昔。各種奇特的史前昆蟲的化石與復原模型充斥著整個展廳,老鷹般大小的蜻蜓、在恐龍腳下穿行的“小強”、身長兩厘米的“巨型”跳蚤,以及來自1.5億年前的沙螽“夫婦”……讓觀看的游人驚嘆不已。
據介紹,此次古昆蟲特展由中國科學院標本館科普網絡委員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等6個單位主辦,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等3個單位承辦。主辦方表示,此次展覽將通過展示大量的精品昆蟲化石,帶領參觀者體驗昆蟲的演化歷程,感受昆蟲化石的獨特魅力,讓參觀者了解到這一顆顆冷冰冰的化石背后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的故事,對古生物的生存與發(fā)展有一個更深的理解,體會到地球變遷、物種進化的美妙之處。(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