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切忌囤貨冷門,小項拍賣市場頻爆高價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8-02]
壽山石:
稀有概念炒作是主打
“國石印象——壽山石2011年夏季精品拍賣會”在福州落槌,芙蓉石博古章以100萬元成交,成為該場拍賣會最高價拍品。據了解,當日的拍賣會上,參拍的146件精品以印章為主。盛行于元明的石刻印章,以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與內蒙古巴林石為“中國四大印石”,而近期壽山石在印石投資領域升值快速。
僅產自福州壽山村的壽山石石種豐富,以田黃最優(yōu),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稱。上世紀80年代起,臺灣不斷有藏家購入,近期壽山石在內地不斷升值,臺灣回流內地的精品漸多。此次拍賣會上,臺灣回流品就有13件壽山石方章作品,起拍價在數萬元至數十萬元間,顯現出一定的升值空間與回報空間。福建方圓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亞輝曾表示,福州壽山石的行情已經開始引領全國各地市場,該拍賣會不僅吸引到福州本土的藏家,省外買家、福建省內商會人士、壽山石經營者也競相赴會,買家不乏藝術界、金融界人士。
中央美院藝術品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學東則表示,如壽山石、雞血石等稀有概念炒作的藏品已經歷過幾輪漲跌,壽山石投資熱也需要多一些冷靜的聲音降溫?!八囆g品市場在任何時期都存在惡性炒作嫌疑,部分藏品‘擊鼓傳花’的節(jié)奏過快,頻繁換手推高成本,泡沫就此產生,這時買家若只想如何升值卻忽視藏品本身是否具備收藏意義,則風險毋庸置疑,最終很可能‘割肉’也無法變現,被迫做了‘收藏家’?!瘪R學東說,黃龍玉即為前車之鑒。
這些藏品的稀缺性以及眾多買家的高度認同,在當下即具備一定的保值功能,短期未必有收益,但是以時間換空間,未來或有較大的想象空間。有藏家認為,當前藝術品市場最大的風險不是買到天價藏品,而是買到“天價商品”,因此情愿追高買精品,也不愿將資本浪費在“藝術商品”上。
宣紙:
平均漲幅超30%
近期,國內不少城市紛紛傳出宣紙價格飆升的消息。杭州普通宣紙普遍漲價一倍以上,無獨有偶,蘭州普通宣紙也漲價一倍以上,中高端宣紙漲幅更是驚人。如今宣紙漲價效應已經傳導到北京市場。從4月份的六七百元一刀(100張)到現在的1200元,近三個月時間,紅星宣紙價格就漲了近一倍。據了解,從2010年初起,宣紙已經提價4次,每次的平均漲幅在20%以上。
在琉璃廠西街的不少宣紙零售批發(fā)店,其宣紙價格較年初平均上漲逾30%,一些低端和高端宣紙漲幅更高達一倍至數倍。至于以前常見的售價不到1元一張的宣紙,如今在琉璃廠已再難發(fā)現。宣紙的價格何以一路看漲,中高端宣紙的漲幅為何如此驚人,有人懷疑這其中有不少人為炒作因素在起作用。通過博寶藝術網,聯絡多家經營宣紙的商戶證實,有手握重金的投資人在宣紙的原產地涇縣大量收購高端宣紙,加快了宣紙價格的上漲速度。
有人囤貨,漲價也就成為必然。琉璃廠松林齋商戶向記者介紹,為慶祝新中國成立50年的主題宣紙,當時出廠價為一刀3000多元,現在最高能賣到2萬多元。香港回歸紀念版宣紙出廠價一刀2800元,如今也漲到了1萬多元。至于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宣紙,不僅價格堪比黃金,而且已經是有價無貨。
由于宣紙容易保存,一張宣紙可以保存800至1000年,而且越老越適于書寫。通常5年以上的即可稱之為“陳紙”。這種使用價值,可謂隨收藏時間與日俱增。但業(yè)內專家提示投資者,投資標的應同時具備稀缺性和穩(wěn)固性,盡管陳年宣紙價值較高,但畢竟屬于工業(yè)化產品,可能隨市場波動擴大產量,囤積有一定風險。
民國書畫:
價值洼地有待挖掘
在西泠2010年秋拍中,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成交率高達98%。今年7月18日,西泠近現代名人手跡暨紀念辛亥革命專場一開槌就有3件拍品躍過百萬元:康有為的行書《自作詩》以30萬元起拍,161萬元成交;嚴復的草書《莊子養(yǎng)生主》12萬元起拍,126.5萬元成交;孫中山的行書《博愛》也以126.5萬元成交。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國內收藏界掀起了一股名人書札、手稿熱潮。
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民國書法作品雖目前市場價格較低,但對于那一特殊歷史時期卻有其獨到的收藏紀念意義,社會變革、動蕩最劇烈,涌現出很多人才,涉及方方面面,文化上也是光輝燦爛,是收藏家不應忽略的時期。
近年來民國書法的價格上漲,也只是隨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化,其收藏價值并未體現出來?!跋啾葒馕幕说氖舟E價格非常貴,國內買家的認識還不足,這一類名人作品升值潛力很大?!倍瓏鴱姳硎荆谶@些名人中,作品比較有收藏價值的如孫中山等革命家,體現了改變歷史的精神;而弘一的書法作品,其道德人品后人景仰,書法造詣也很高。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